水泥基灌浆料与灌浆剂概述
一、水泥基灌浆料与灌浆剂概念
水泥基灌浆材料是由水泥、集料(或不含集料)、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原材料,经混合生产而成的具有合理级配的干混料。水泥基灌浆材料加水拌和均匀后具有可灌注的流动性、不离析、不泌水、早强、高强、无收缩、微膨胀等性能。因其具有自流性好、无毒、无害、**化、对水质及周围环境无污染、绿色环保且在施工方面具有质量可靠、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和使用方便等优点而 被广泛应用于灌浆工程、设备安装以及混凝土加固修补等工程。 而在后张预应力孔道中,为防止预应力筋锈蚀,并通过凝结后的浆体将预应力传递至混凝土结构中。为保证预应力构件的强度、密实性、耐久性等性能,一般采用压浆料与压浆剂用于后张法预应力孔道的注浆。而压浆料是指由水泥、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干拌而成的混合料,在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加水并搅拌均匀后,用于充填后张预应力孔道的压浆材料;而压浆剂是指由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干拌而成的混合剂,在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与水泥、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后,用于充填后张预应力孔道的压浆材料。所谓,是指 专门用于后张预应力孔道的压浆,且均应由工厂化制造生产。
水泥基灌浆材料在公路工程上的应用有:地脚螺栓锚固、设备基础或钢结构柱脚底板的灌浆、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但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涉及 多,要求严格,因此,应重点研究。
灌浆施工工艺
5.3 灌浆施工要点
1、套筒灌浆连接施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灌浆施工的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后上岗。
3、套筒灌浆连接应采用由接头型式检验确定的相匹配的灌浆套筒、灌浆料。
4、施工现场灌浆料宜存储在室内,并应采取防雨、防潮、防晒措施。
5、钢筋套筒灌浆前,应有钢筋套筒型式检验报告及工艺检验报告。应在现场模拟构件连接接头的灌浆方式,每种规格钢筋应制作不少于3个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进行灌注质量以及接头抗拉强度的检验及工艺检验;当工艺检验与检验报告有较大差异时,应再次进行工艺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
6、预留连接钢筋位置和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灌浆料的施工
7、每块预制墙板套筒连接灌浆时,为保证灌浆饱满及灌浆操作的可行性,应合理划分连通灌浆区域;每个区域除预留灌浆孔、出浆孔与排气孔,应形成密闭空腔,不应漏浆。
8、为满足墙体安装时支撑强度的要求,采用钢垫片支撑墙体,应严格控制钢垫高度及平整度,以保证墙板安装标高准确。 灌浆料的施工
9、对于施工,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部位进行试制作、试安装、试灌浆。
10、施工管理人员应做好全程施工质量检查记录,保证全过程可追溯。
11、预制构件就位前,应检查下列内容:
(1)套筒、预留孔的规格、位置、数量和深度;
(2)被连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和长度;当套筒、预留孔内有杂物时,应清理干净;当连接钢筋倾斜时,应进行校直。连接钢筋偏离套筒或孔洞中心线不宜**过2mm;
(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应按检验批划分要求及时灌浆。
12、灌浆施工作业应按灌浆施工方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灌浆操作全过程应有专职检验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并及时形成施工检查记录;
(2)灌浆施工时,环境温度应符合灌浆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环境温度低于5℃时不得施工,当环境**30℃时,应采取降低灌浆料拌合物温度的措施;
(3)拌合物灌浆料的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加水量应按灌浆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确定,并应按重量计量。
(4)灌浆料拌合物应采用电动设备搅拌充分、均匀,并宜静置2min后使用;搅拌完成后,不得再次加水。
(5)每工作班应检查灌浆料拌合物初始流动度不少于1次,灌浆料技术性能符合《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工艺图解》的要求;
(6)灌浆料拌合物应在制备后30min内用完;灌浆料的施工
(7)散落的灌浆料拌合物不得二次使用;剩余的拌合物不得再次添加灌浆料、水后混合使用。
(8)灌浆作业应从灌浆套筒下灌浆孔注入灌浆料拌合物,当灌浆拌合料拌合物从构件其它灌浆孔、出浆孔流出后应及时封堵。
(9)灌浆施工宜采用一点灌浆的方式进行;当一点灌浆遇到问题而需要改变灌浆点时,各灌浆套筒已封堵灌浆孔、出浆孔的,应重新打开,待灌浆料拌合物再次流出后进行封堵。
13、当灌浆施工出现无法出浆的情况时,应查明原因,采取的施工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未密实饱满的竖向连接灌浆套筒,当在灌浆料加水拌合30min内时,应 在灌浆孔补灌;当灌浆料拌合物已无法流动时,可从出浆孔补灌,并应采用手动设备结合细管压力灌浆。
(2)补灌应在灌浆料拌合物达到设计规定的位置后停止;并应在灌浆料凝固后再次检查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3)灌浆料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达到35N/mm2后,方可进行对接头有扰动的后续施工;临时固定措施的拆除应在灌浆料抗压强度能确保结构达到后续施工承载要求后进行。
6 灌浆灌浆重点难点分析
漏浆重点难点分析把控表
表现形式 产生原因 分析 控制做法
正常出浆 上排出浆孔成线状流出 流动性、气密性满足要求 用胶塞逐个堵塞上排出浆孔
非正常漏浆 气密性不足 外墙处橡胶条未牢固粘贴 使用胶水粘贴(不能与保温板反应)或钉钢钉
橡胶条对角处衔接不够紧密 使用胶水粘贴(不能与保温板反应)或钉钢钉
塞缝料出现裂缝 选用早强及干硬性符合要求的塞缝料,并均匀勾缝。
现浇面不平 混凝土浇筑时,针对性找平。
压力过大 注浆压力过高 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2~0.3Mpa
塞缝料早期强度未到注浆压力要求 选用早期强度、膨胀率满足要求的塞缝料进行塞缝。
7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压力灌浆泵、电动搅拌器等应安全接电,不得随意乱接,乱放。注意避让其他施工人员;
(2)施工现场做到人走料清,外露浆料等需及时清理,避免后续清理。各施工用机具应清洗干净;
(3)剩余之未使用的灌浆料应袋装封存处理;
(4)剩余之已调配的浆液应袋装处理,严禁二次使用;
(5)灌浆时尚需遵守现场其他安全文明规定。
【博瑞双杰CGM灌浆料】就是水泥基灌浆材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而成。在施工现场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CGM灌浆料具有自流性好,快硬、早强、高强、无收缩、微膨胀;无毒、无害、**化、对水质及周围环境无污染,自密性好、防锈等特点。在施工方面具有质量可靠,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从根本上改变设备底座受力情况,使之均匀地承受设备的全部荷载,从而满足各种机械,电器设备(重型设备高精度磨床)的安装要求,是无垫安装时代的理想灌浆材料。
一、博瑞双杰CGM灌浆料的用途
CGM灌浆料主要用于:地脚螺栓锚固、飞机跑道的抢修、核电设备的固定、路桥工程的加固、机器底座、钢结构与地基杯口、设备基础的二次灌浆、栽埋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和改造、旧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治理,机电设备安装,轨道及钢结构安装,静力压桩工程封桩,墙体结构的加厚及漏渗水的修复,各种基础工程的塌陷灌浆以及各种抢修工程等。
二. 博瑞双杰CGM灌浆料的特点
▲早强高强 浇后1-3天强度高达30Mpa以上,缩短工期。
▲自流态 现场只需加水搅拌,直接灌入设备基础,砂浆自流,施工免振,确保无振动、长距离的灌浆施工。
▲ 微膨胀 浇注体长期使用无收缩,保证设备与基础紧密接触,基础与基础之间无收缩,并适当的膨胀压应力确保设备长期安全运行。
▲ 抗油渗 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其强度提高10%以上,成型体、密实、抗渗、适应机座油污环保。
▲ 耐久性 200万次疲劳试验,50次冻融环境试验强度无明显变化。
▲ 耐侯性好 -40℃~600℃长期安全使用。
▲ 低碱耐蚀 严格控制原材料碱含量,适用于碱-集料反应有抑制要求的工程。
江西赛恒实业有限公司属北京博瑞双杰新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办事处
一、产品特点
1、早强、高强、设备安装完毕即可运行生产
2、高流态、不泌水、防锈蚀
3、复合膨胀双重效应,定位
4、按正确的灌浆施工工艺能达到90%的有效承载面(EBA)
1、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灌浆前应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
2)灌浆施工前应准备搅拌机具、灌浆设备、模板及养护物品。
3)模板支护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中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二次灌浆时,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宜控制在100mm左右;模板**部标高应不低于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
5)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时,模板支护应留有足够的灌浆孔及排气孔,灌浆孔的孔径不小于50mm,间距不**过1000mm,灌浆孔与排气孔应**孔洞点50mm。
2、拌合
1)水泥基灌浆材料拌合时,应按照产品要求的用水量加水。
2) 2)水泥基灌浆材料宜采用机械拌合。拌合时宜先加入2/3的水拌合约3分钟然后加入剩余水量拌合直至均匀。若生产厂家对产品有具体拌合要求,应按其要求进行拌合。
3) 拌合地点宜靠近灌浆地点。
3、地脚螺栓锚固灌浆
1) 锚固地脚螺栓施工工艺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2) 地脚螺栓成孔时,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5mm,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5°。
2)螺栓孔壁应粗糙,应将孔内清理干净,不得有浮灰、油污等杂质,灌浆前用水浸泡8~12h,清除孔内积水。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措施预热,温度保持在10℃以上。
3) 灌浆前应清除地脚螺栓表面的油污和铁锈。
4 4)将拌合好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灌入螺栓孔内,可根据需要调整螺栓的位置。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可适当插捣,灌浆结束后不得再次调整螺栓。
5) 孔内灌浆层上表面宜低于基础混凝土表面50mm左右。
4、二次灌浆
1)二次灌浆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灌浆方法。工艺流程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2)灌浆前,应将与灌浆材料接触的设备底板和混凝土基础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有松动的碎石、浮浆、浮灰、油污、蜡质等。灌浆前24h,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充分润湿,灌浆前1h,清除积水。
3)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进行灌浆,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得从相对两侧同时进行灌浆。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4)轨道基础或灌浆距离较长时,视实际工程情况可分段施工。
5)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助推器沿浆体流动方向的底部推动灌浆材料,严禁从灌浆层的中、上部推动。
5、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灌浆
1) 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
2) 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应剔除酥松的混凝土并露出钢筋,将修补区域边缘切成垂直形状,深度不小于20mm。
2) 灌浆前应清除所有的碎石、粉尘或其它杂物,并湿润基层混凝土表面。
3) 将拌合均匀的灌浆材料灌入模板中并适当敲击模板。
4) 灌浆层厚度大于150mm时,应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6、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孔道灌浆
7、 冬期施工
1) 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应按冬期施工并符合下列要求:
2)灌浆前应采取措施预热基础表面,使其温度保持在10℃以上,并清除积水;
3)应采用不**过65℃的温水拌合水泥基灌浆材料,浆体的入模温度在10℃以上;
4)受冻前,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MPa。
8、高温气候环境施工
1)灌浆部位温度大于35℃,应按高温气候环境施工并符合下列要求:
2)灌浆前24h采取措施,防止灌浆部位受到阳光直射或其它热辐射;
3)采取适当降温措施,与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基础和设备底板的温度应不大于35℃;
4)浆体的入模温度应不大于30℃;
5)灌浆后应及时采取保湿养护措施。
9、常温养护
1)灌浆时,日平均温度不应低于5℃,灌浆完毕后部分应及时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加盖湿草袋保持湿润。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水泥基灌浆材料的表面应覆盖严密,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灌浆料表面不便浇水时,可喷洒养护剂。
2)应保持灌浆材料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3)当采用快凝快硬型水泥基灌浆材料时,养护措施应根据产品要求的方法执行。
10、冬期施工养护
1)冬期施工,工程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灌浆完毕后部分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材料。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在负温条件养护时不得浇水。
2)拆模后水泥基灌浆材料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时,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3)如环境温度低于水泥基灌浆材料要求的施工温度或需要加快强度增长时,可采用人工加热养护方式;养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规定。
环氧灌浆料的施工过程
1、基础处理
凿除混凝土基础表层浮浆并露出坚实基层,保证灌浆面清洁、干燥、无油脂。灌浆料与混凝土接合面外边缘做倒角处理,厚度应达到2cm,以增大粘合面积。需粘合的金属表面应无锈蚀,干燥并且无油脂污物附着。
2、模板制备
模板内侧涂抹油脂、蜡或粘贴PVC胶带以便于脱模,模板应牢靠无泄漏。灌浆侧模板应**设备底板,并与设备基座间留出便于倾倒或安装灌浆漏斗的空间距离。模板内侧灌浆水平高度上做内斜角处理,避免浇筑体边缘应力集中。
3、环境保证
环境温度包括灌浆基础表面及空气温度。为获 工况,施工时及前后24小时内环境温度应控制在5℃~30℃范围之内,20℃ 。夏季施工必要时应搭建遮阳棚以避免高温,冬季施工必要时应搭建暖棚升温保温。 环境湿度不宜过大,空气相对湿度应小于80%,60%以下为适宜。恶劣天气下不宜施工。
4、混合配料
按照产品说明上的配比,准确称量各组分物料,置于不泄漏的准备进行搅拌的容器内。 将A组分(树脂等)、B组分(固化剂等)充分混合至均匀,此过程应用较高转速短时搅拌。
加入C组分(填料骨料等),用低速大功率搅拌机将配合料混合均匀,用时不宜过长。
5、灌浆浇筑
灌浆时应从围好的模板一侧灌向另一侧,此过程中可挤压但勿震捣,以避免夹杂空气滞留其中。 灌浆平行距离较大时(**过1m),此时流动不利,可使用推铲推挤,或利用高位漏斗辅助灌浆,以便缩短用时。单次灌浆厚度应控制在20cm以下为宜。对高厚灌浆区应进行分次灌浆。在前灌浆凝胶之后方可进行后灌浆操作。灌浆区域过大时(**过1.5m×1.5m),应视情形设置伸缩缝预留条。单次螺栓孔灌浆深度可达1m以上。暴露表面处为求美观可用灰刀在凝胶前压平收光。 灌浆料终凝后,即可拆除围挡模板,此过程勿进行粗暴操作,以保护固化度未到 的基础。
6、检查修补
灌浆结束后,用工器具敲击设备基板以验证灌浆效果,若发出咚咚声表明灌浆层空鼓,应设计方案进行补灌。 灌浆基础若出现裂缝,须由人士现场分析,做消除应力粘合修补处理或判断情形返工。